小心,别成了元宇宙的“韭菜”

文章正文
发布时间:2024-12-10 10:47

原标题:小心,别成了元宇宙的“韭菜”

  有人曾戏言,如果将来人类真的登陆火星,第一批踊跃前往的一定是“炒房团”。这个“规律”不仅在现实宇宙当中适用,在元宇宙中也适用。

  自从Facebook改名为Meta——也就是元宇宙当中的“元”——之后,元宇宙这个概念就开始火热起来。随之而来的,是虚拟世界里的房地产交易在近期屡创价格新高。

  秉持着现实世界的逻辑,作为现实世界的刚需,“住”也延续到了元宇宙世界。今年11月,元宇宙“房产”交易出现一次爆发。有统计显示,在11月22日到28日的一周内,四个最主要的元宇宙房地产交易平台的总交易额就接近1.06亿美元。近日,在虚拟现实平台“沙盒”上,一块由程序代码敲出来的数字土地卖出了430万美元的天价,约合人民币2740万元,价格已经赶超现实世界里很多大城市的实际住房价格了。

  看到这个新闻,我不由得想起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之一:我看不懂,但我大受震撼。

  据悉,“元宇宙”一词最早出现于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《雪崩》中。书中,人们通过特殊设备,以“虚拟分身”的方式住进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,这一概念场景被作者称为“元宇宙”。

  看起来,这像是“第二人生”一类的沉浸式游戏。然而具体什么是“元宇宙”,到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。但模糊的概念并不妨碍资本的热捧,在一些人看来,恰恰是因为模糊才意味着无限可能。

  据了解,所谓元宇宙“房产”,其实就是元宇宙中的一部分虚拟空间。而在拥有这些虚拟空间或者说元宇宙“房产”后,你可以对它进行建设、装修,可以开设商场,可以用作博物馆展示虚拟藏品,当然也可以直接出租。

  这样一连串由数字代码组成的虚拟世界,真的这么值钱吗?这个问题在行为经济学中有个很好的解释。行为经济学将效用分成两个部分:使用效用和心理效用。前者是客观的,而后者则是主观的。只要消费者个人认为一件商品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求,那它对消费者便是有价值的。

  这种行为心理用通俗一点的词来解释,就是投机。投机的标志之一,就是参与其中的人认为价格永不下跌,不然这场投机游戏就没有办法持续。对于一个在现实世界中使用效用几乎为零的虚拟产品来说,只有不断推高其心理效用,才有可能维持高价。要想实现这个目的,除了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之外,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。

  对于虚拟世界的虚拟产品,由于欠缺现实世界的使用效用,其心理效用能维持多久,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,如参与人群的信息掌握程度,进入的门槛,监管政策等。也就是说,现阶段,元宇宙概念其实是一个风险极大的行业,存在着很多未知数,对于抗风险能力极差的普通小白用户而言,最好别头脑发热,盲目投入这样的“金融游戏”。(柯锦雄)


(责编:木胜玉、朱红霞)

首页
评论
分享
Top